簡單來說,肺高壓的定義為,當休息時肺動脈的血壓在25 mmHg以上,或是在運動時肺動脈的血壓在30 mmHg以上時,就被稱為肺高壓,而肺高壓常伴隨著其他的症狀產生,像是肺動脈血管阻力的增加,或是在診斷上,平均肺動脈楔壓及左心室舒張末期壓力會小於15 mmHg。
肺高壓由於症狀不明顯,且與其他疾病症狀類似,很容易造成誤診,是種死亡率相當高的疾病,常會伴隨有肺血管病變,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進而導致右心衰竭。醫學界常使用氧氣或是鈣離子管道阻斷劑或是一氧化氮吸入性治療,效果不明顯,最近已有新藥物研發出來,使肺高壓的治療重新露出曙光。
台中榮總醫院免疫風濕科主任陳得源表示,肺高壓致病原因可能是由於藥物、毒素、愛滋感染慢性血栓栓塞等因素造成,不過台灣地區的患者大多是因為自體免疫疾病造成,患者起初大多會感到容易疲累或是間斷性胸悶,最後出現呼吸困難,無法行動。不過,肺高壓的症狀常無特徵性,容易造成診斷上的延誤,加上治療較為困難,導致五年的活存率很低只有二成,死亡率相當高。
肺高壓基本的治療包括氧氣治療、鈣離子管道阻斷劑、抗凝血藥物、利尿劑 (當有右心衰竭時)、及一氧化氮吸入性治療。以往對於肺高壓治療效果不明顯,患者大多只能持續生命,連走路都有困難,最近五年來已有最新型的內科治療藥物,包括前列腺素類、及內皮素拮抗劑藥物,讓患者病情大幅改善,只要帶著氧氣桶,就能到戶外走走,大幅改善生活品質。目前台中榮總已引進使用,使得肺高壓的治療重露曙光。
陳得源指出,早期肺高壓很少在例行體檢中被診斷出來,即使在疾病後期,其臨床徵狀也常與其他心肺疾病混淆不清,部分患者會被誤診為氣喘,因此診斷也常被延誤,平均延誤時間至少兩年,若要早期診斷,需有高度的臨床警覺性、詳細的病史問診及確實的理學檢查,再輔以心臟超音波檢查來確定。當確定診斷肺高壓後,需予以探查相關病因,尤其自體免疫疾病的檢查是必須且非常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