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金門四日遊(四)

 
今天是旅遊的第四天
同遊的朋友騎了三天腳踏車顯得有點疲憊
但仍興致勃勃踏向今日旅遊




 
國立金門大學



 





 
不知是哪片電影的場景




 




龍眼雞 這種昆蟲是台灣地區所沒有的
 龍眼雞是東方蠟蟬屬的模式種
一如其他同屬物種
龍眼雞以吸食樹液為生
本種主要吸食龍眼以及荔枝的樹液
而方法是以其細長的啄刺破樹皮吸食流出的樹液 
 

 
龍眼雞是不分布於台灣本島的半翅目白蠟蟲(蠟蟬)
為台灣保育類昆蟲渡邊長吻白蠟蟲的同屬近親
不過龍眼雞的體型較大
外觀更炫麗牠的名字會被稱做「雞」
可能是因《本草綱目》上蠟蟬的古名叫「樗雞」
而牠的最主要寄主是龍眼樹
因此才獲得這個奇特的名號


 
好可愛的小朋友洗腳池



 
安瀾國小





 
 
 

 

 
 
獅山砲陣共建構4個砲堡
是金門非常重要的軍事據點
在兩岸軍事對峙的年代
進駐了四門威力強大俗稱8吋榴砲的203砲(口徑20.32公分)
負責鎮守金東海域
強大的攻擊火力讓共軍船艦聞之喪膽不敢越雷池一步
 

這個花崗岩坑道全長508公尺寬3.6公尺平均高度則為4.6公尺
 
 
 

 
是一個完全人工挖掘出來的坑道
整個工程相當的雄偉浩大
值得來這裡看一看
緬懷一下先人的辛勞




 
 8吋榴彈自美軍基地運抵金門參戰的8吋榴砲
因發揮扭轉戰局功效一「砲」而紅
使得當時共軍一度對國際宣稱國軍打的是「原子彈 八吋榴炮可是這裡的地標
大家很愛跟這威震金東的巨砲合影




 
 
 
 


 
 
大門走進衛哨會以簡潔有力的聲音對你大喊
長官好
            昔日戒備森嚴的軍事重地入口崗哨
擔任衛兵的阿兵哥已撤除
改由兩位穿著迷彩服的模型人所替代
遊客行經哨所時模型衛兵突然發出雄壯威武的"長官好"聲
(只拍到左側)
 
 
 
「山后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中堡
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一九○○年)
係旅日僑領王國珍  王敬祥父子構建分贈山后王氏族人居住的宅第
全部房舍採用閩南傳統二進式建築
十八棟雙落古厝依山面海井然有序
所用建材來自漳州  泉州  甚至遠至江西一帶
從闢建至完成費時二十餘年
呈現整齊精緻的建築風貌
 民國六十八年訂名為「民俗文化村」
 
























 
 

 
 
瓊林北風獅爺:鎮風(189公分,石雕立姿雄獅)

 
雕刻精美

 
民國86年榮獲了「最具神獸威儀」「最具表情儀態」

「穿著最有品味」以及「最雄偉」的四大獎喲

 

 


 
 

 
 

 
瓊林蔡氏家廟牆上的風獅爺以泉州青斗石雕刻而成

 
曾有家知名的咖啡在此拍過廣告
 

 
 



 




蔡氏家廟裡面掛滿了匾額
 
 

 
蔡家出了六位進士  七位舉人
六名武將    15位貢生
家廟祠堂就有九座之多





 
明朝這兒共出了三名進士(蔡貴易  蔡獻臣及蔡守愚)
 因而獲得了皇帝御賜里名「瓊林」
 

 
蔡氏家廟阿裳剖蚵身影

 
金門瓊林村現存的祠堂共有七座八祠
即蔡氏家廟始建於道光二十年(1840年)
為三間三進二過水四合院之建築,經內政部公告指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
蔡氏宗祠為瓊林地區宗祠中目前唯一仍留存有興建碑記
其碑文由開澎進士蔡廷蘭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北上赴京趕考時
順道歸省祖墳所記
碑文中記載了興建緣由
過程以及經費來源
是理解宗祠建築發展的重要記錄
 蔡氏宗祠之建築平面仍遵循中國傳統的建築型式
具有明顯主軸線
左右對稱格局
整體佈局在虛實之間開創了靈活流暢的內部空間
此種格局和當地民居建築大致相同
致使原本屬於祭祀性質肅穆的宗祠卻也保有有居家生活般的平易親切




 
南風獅爺:鎮水(113公分,石雕立姿)
 是以花崗石雕刻而成
高度約113公分是屬於鎮水煞的壓勝物
因為東南方有一條溪沙溪
古時下雨時常氾濫
會淹沒村莊東南隅的田舍故建此以鎮之
 

 
 

 
瓊林21號民宅壁上風獅爺-鎮路 沖煞 鎮邪(30公分石雕前立後坐姿)
 鑲嵌於瓊林二十一號壁上的風獅爺
是以青草石雕刻的石獅
主要功能在於鎮路 沖煞 鎮邪  因為只有30公分
可說是全金門最小的風獅爺
另外鑲上石敢當也是同樣功效



 
 
「瓊林一門三節坊」是金門現存的三座清代牌坊中
最淒絕苦楚者
它是旌表清道光年間
瓊林新倉上二房第二十二世蔡仲環妻陳氏
及次子蔡尚聞妻陳氏
三子蔡尚神妻黃氏等婆媳三人
一門三個寡婦,堅貞守節
勤儉持家到晚年苦盡甘來
家口八十餘人五代同堂
兒孫繞膝享受天倫
道光十一年  報司建坊以昭幽微
 


















 
模範街是民國13年由金門商會會長傅錫琪集資興建
由32間拱圈式洋樓店屋所組成
成T字形排列外觀兼具日本大正風格與洋樓之美


 

 
認真剖蚵的阿裳







 
一級古蹟的邱良功母節孝坊
也是台灣最壯觀的古蹟牌樓
聳立在傳統市場裡顯得格外的醒目
當地人習慣稱這裡為貞節牌坊
建於清嘉慶17年(西元1812年)
邱良功母節孝坊是由泉州花崗石和墨綠的青斗石混合建造而成
高度約十公尺
四根柱子底下分別有四對雄
雌石獅作為夾柱石
牌坊頂端則有聖旨牌和石獅
雕刻十分華麗,氣勢相當壯觀
 柱腳有一尊彩繪石獅據說就是邱母許氏的化身
被當地居民稱為石獅仙姑並視為守護神



 
歸心似箭得我們在超商前留影後即將到機場搭機
http://tour.kinmen.gov.tw/chinese/spot_detail.aspx?sn=1339


http://www.kinmen.gov.tw/Layout/sub_D/AllInOne_Show.aspx?path=7001&guid=f02236b2-4c0d-4b39-b490-ed176f3bf443&lang=zh-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